開墾屬於自己的春天

第一次接觸學員們時,他們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,彷彿在那片尚未開墾的土地,肆意地發展,而不曾明白何謂規範。


當學員入住機構後,我們引導他們建立社會規範的觀念,卻無法明確預測他們接下來的反應。例如上一秒,他們坦然接受了討論的結果,下一秒,學員的情緒卻可能突然盪到谷底,做出一系列不適當的行為。有可能是甩門回房,透過自傷表達自己的不滿;亦有可能是大吼大叫亂摔東西。


因此,我們需要仔細覺察學員們的每一個變化,協助他們釐清自己的情緒來源、需求。


然而,這個過程往往需要經歷多次的磨合,學員可能會在類似事件重演時,因無法接受而發生暴走的狀況,也會讓自己陷入迷茫的階段。


但當我轉念一想,將磨合期設想成為土地翻土的階段,反覆進行同個動作,過程中雖不知道翻上來的土中究竟會藏著什麼東西,但將自己遇到的小瓶頸美化成驚喜與期待時,會讓自己更加坦然面對事件的發生。


而努力將他們內心整理好的我和學員們都是小農夫,一起為那片心田翻土,讓他們能跳出自己的小世界融入大環境中,開墾出屬於自己的春天。